100%

●纳兰词·江南篇

  浣溪沙

  十里湖光载酒游,青帘低映白苹洲①。西风听彻采菱讴②。  沙岸有时双袖拥③,画船何处一竿收。归来无语晚妆楼。

  【说明】

  写风光之词唐人有作,宋而继之,代有人作,且不乏佳构。这些词大都为田园牧歌式,表达了士大夫的欣赏与意欲回归大自然的情趣,因而这类词总是清新淡雅、静穆闲适者为多。纳兰此篇也表现了这种情趣。词全用白描,清丽简淡,描摹如画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白苹洲:江苏吴兴霅溪有白苹洲,但诗词中多泛指,谓长满白色苹花的沙洲。温庭筠《梦江南》:“斜晖脉脉水悠悠,断肠自苹洲。”这里是描绘江南旖旎的湖光山色之美丽宜人。

  ②采菱讴:采菱人唱的歌曲。

  ③沙岸二句:此二句描绘画船游于水中,从船上向两岸望去,所见繁华热闹,美女蹁跹的景象。 一竿,宋代京城买一妾需五千钱。每五千钱称为“一竿”。此处“一竿”与上句“双袖”对举,借指美女。又,李煜《渔父》词:“浪花有意千重雪,桃李无言一队春。一壶酒,一竿身,世上如侬有几人。”故此处之“一竿”亦可为渔人之代指。

  又

  五月江南麦已稀,黄梅时节雨霏微①。闲看燕子教雏飞,  一水浓阴如罨画②,数峰无恙又晴晖。溅裙谁独上渔矶③,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也是描绘江南景象的,所写是江南五月里的景色。清新明丽,显示了纳兰词的又一风格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黄梅句:谓初夏梅子黄熟时节,梅雨迷蒙,到处是一片朦胧的景象。韩愈《喜雪献裴尚书》:“浩荡乾坤合,霏微风象移。”霏微,谓景象朦胧。

  ②罨画:色采杂饰之图画,常用以形容自然山水之美丽如画。

  ③溅裙句:谓斜晖落照水边,矶岸上洗衣女郎的倩影历历,优美动人。溅裙,古代风俗,谓女子妊娠后,欲产子易,则于产前到河边洗裙。这里借指水边的女子。又,溅裙,指水溅湿了衣裙,亦借指水边的美丽女子。参见《淡黄柳·咏柳》注③。 矶,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大石。

  梦江南

  其一

  江南好,建业旧长安①。紫盖忽临双鷁渡②,翠华争拥六龙看。雄丽却高寒。

  【说明】

  康熙二十三年(1684)九月末至十一月末,纳兰扈从圣驾第一次巡幸江南,先后到达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扬州、镇江等地。这组《梦江南》即拜写于此时。词共十首,皆以“江南好”句发端。如此联章之作,显然是仿效欧阳修歌咏颖州西湖十首《采桑子》的写法。纳兰这组词的前三首是写南京的。《其一》歌咏建业(南京)的雄丽,但又说它毕竟是“旧长安”,繁华早谢,纵然是皇帝宸游,盛况空前,却仍生起“高寒”之叹;《其二》是咏嵯峨之宫阙、惨淡之皇陵、消歇之街市,词人面对这一派繁华过尽的景象,不无兴亡之感,其结句更是发人深想;《其三》是借“燕子矶”、“乌衣巷”等历史遗迹,发吊古之情,同时也暗透伤今之意;《其四》是写苏州虎丘的,赞美那里优美的风光民俗;《其五》是赞美风景如画的无锡梁溪的,抒发了如梦如幻的心理感受,同时也是对其好友严绳孙善画山水的热情赞赏(绳孙善画山水,时人以元代画家倪云林比之);《其六》写无锡惠山泉,赞美其泉清味永,久负盛名;《其七》写扬州,诗人着意描绘扬州之琼花,但也透露了凄凉之叹;《其八》借历史遗迹写镇江景物之美盛与险要,但词中不无警人之思的内蕴;《其九》赞美了镇江美丽如画的风光,全用比喻,清新俏丽;《其十》总写“江南好”,是对以上诸篇盛赞之词的总评。说它比京华更有宜人之处,但其“无事避风沙”的结语,似有深婉的内涵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建业句:建业,指南京。南京曾为东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南唐、明等八代王朝的都城,故称“旧长安”(长安为都城之代指)。

  ②紫盖二句:紫盖,谓紫色车盖,借指帝王车驾。 双鹤,即船头绘有鹤鸟图像的船,此处指皇帝之游船。 翠华,一种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子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建翠华之旗。”此处代指皇帝之车驾。 六龙,古代皇帝的车驾用六匹马,故六龙即成为皇帝之代称,杜牧《长安晴望》:“回识六龙巡幸处。”此二句是描写巡幸建业时的盛况。据《熙朝新语》卷八载:康熙此行南京,“父老从观者数万人”出现了“古今未有之盛举”。

  其二

  江南好,城阙尚嵯峨。故物陵前惟石马①,遗踪陌上有铜驼。玉树②夜深歌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故物二句:石马,指前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刻。唐杜甫《玉华宫》:“当时侍金舆,故物独石马。” 铜驼,晋陆机《洛阳记》:“洛阳有铜驼街,汉铸铜驼三枚,在宫西,四会道相对。俗语云:‘金马门外集众贤,铜驼陌上集少年。’言人物之盛也。”洛阳铜驼陌(街)是繁华的地方,故风流少年多会于此,后以之代指游冶之地或指繁华之地。这里是说前代的遗踪还依稀可见,当日繁华的盛景仍仿佛集子眼前。

  ②玉树:指歌曲《玉树后庭花》。此曲为南朝陈后主所制,以其声情浓艳被视作亡国之音(见《陈书·张贵妃传》)。这里泛指柔软的歌曲。

  其三

  江南好,怀故意谁传。燕子矶头红蓼月①,乌衣巷口绿杨烟。风景忆当年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燕子矶二句:燕子矶,地名,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郊观音门外,长江边,三面悬绝临水,状如飞燕,为南京名胜之一。红萝,萝蓝,秋天开花,色红,花序如穗。乌衣巷,地名,在南京市秦淮河利涉桥南,为普宋时期王、谢等名门望族所居之地。

  其四

  江南好,虎阜①晚秋天。山水总归诗格②秀,笙萧恰称语音圆⑧。谁在木兰船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虎阜::即虎丘,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闾门外,一名海涌山。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,传说葬后三日有虎踞其上,故名。又,宋代朱长文认为“丘如蹲虎,以形名。”东晋王珣兄弟舍宅为虎丘寺,唐改名武丘报恩寺,五代末建塔,宋为云岩禅寺,清改虎阜禅寺。此山风景盛极一时,登临可俯瞰全城;为苏州名胜之一。

  ②诗格:原指诗之风格,此处是借喻山水极富诗情画意,极清幽秀丽。

  ③笙箫句:意谓苏州之歌吹美妙动听,笙箫之音与柔美回润的吴语相融合,优美极了。

  其五

  江南好,真个到梁溪①。一幅云林高士画②,数行泉石故人题。还似梦游非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梁溪:水名,在江苏省无锡市西。源出惠山,流入太湖。古时此水极窄,梁时疏浚,故名。

  ②一幅二句:意谓看了绳孙这一幅描画梁溪的画,画中又有故人的题字,使人真仿佛到了梁溪。云林,指元代画家倪琪(字云林),严绳孙善长画山水,故此处借指绳孙。

  其六

  江南好,水是二泉①清。味永出山那得浊,名高有锡②更谁争。何必让中泠③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二泉:指江苏无锡市西郊之惠山泉,又名“陆子泉”,唐人评其为“天下第二泉”,因又名“二泉”。此泉水质极佳,最宜煎茶。宋徽宗时为宫廷贡品,清代康熙、乾隆下江南时,多所品题。

  ②名高有锡:意谓二泉名满天下,其美名是早为人们所赐予。

  ③中泠:即中泠泉,一作中零,又作中 ■〈氵霝〉。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石山簿之东。唐人以为此泉煎茶最佳,故有“天下第一泉”之称。宋陆游《将至京口》:“铜瓶愁汲中■〈氵霝〉水,不见茶山九十翁。”后此泉为积沙压盖,今已湮没。

  其七

  江南好,佳丽数维扬①。自是惊花②偏得月,那应金粉③不兼香。谁与话凄凉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维扬:即今江苏扬州市。《尚书,禹贡》谓:“淮海惟扬州”,《毛诗》将“惟”字作“维”,后人即摘取“维扬”作扬州之别称。

  ②琼花:扬州琼花为绝世之珍,有“维扬一枝花,四海无同类”(宋韩琦《后土祠琼花》)之美称,但据《洪武郡志》云:“至元十三年(1276)花朽,道士金丙瑞以聚八仙补植故地,而琼花遂绝。凡元人称琼花者皆八仙也。”故今之琼花乃聚八仙之变种,此花虽无古琼花异香芳郁,花瓣有淡黄、洁白之别,但其树姿与花形皆似当年之琼花。

  ③金粉:花蕊之粉,这里代指琼花。

  其八

  江南好,铁瓮古南徐①。立马江山千里目②,射蛟风雨百灵趋。北顾更踌躇③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铁瓮句:铁瓮,即铁瓮城,京口(今镇江市)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。三国时孙权所建。唐杜牧《润州》之二:“城高铁瓮横强弩,柳暗朱楼多梦云。”冯集梧注:“原注:‘润州城,孙权筑,号为铁瓮。’《演繁露》:‘润州城古号铁瓮,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,然瓮形深狭,取以喻城,似为非类。乾道辛卯,予过润,蔡子平置燕于江亭,亭据郡治前山绝顶,而顾子城雉堞缘冈,弯环四合,其中州郡诸廨在焉,圆深之形,正如卓瓮,予始知喻以为瓮者,指子城也。’” 南徐,州名,即今江苏镇江市。东晋南渡,侨置徐州于京口(即镇江市)。南北朝宋元嘉八年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,仍治京口。隋开皇元年废。

  ②立马二句:谓立于北顾山,面对大江而遥想古代帝王的勇武的霸业。射蛟,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五年冬,行南巡狩,……自寻阳浮江,亲射蛟江中,获之。”后以之作为颂扬帝王勇武之典。百灵,即百神。陆机《太山吟》:“幽涂延万鬼,神房集百灵。”

  ③北顾:北顾山,在今江苏镇江市北。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荀中郎在京口,登北固望海云。”注引《南徐州记》:“城西北有别岭入江,三面临水,高数十丈,号曰北固。”梁武帝曾登此山,谓可为京口壮观,因改名“北顾”。南宋建炎四年,韩世忠曾于此大败金兀术。

  其九

  江南好,一片妙高云①。砚北峰峦米外史②,屏间楼阁李将军。金碧矗斜曛③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妙高云:谓妙高山上浮云缭绕。妙高,妙高山,在江苏镇江市金山之最高处,形势极胜,上有妙高台,宋僧人了元建,一名晒台。此处常有浮云缭绕,景观绝妙。

  ②砚北二句:谓妙高山之风景美妙如画。米外史,宋代画家米元章(1051一1107},号鹿门居士,又称海岳外史、襄阳漫士。其山水画远宗王洽,近师董源,别出新意,自成一派。李将军,李建(651—716},唐宗室,人称大李将军(其子李昭道,人称小李将军)。善画山水树石,笔力遒劲,金碧辉映,自成家法。后人画着色山水多取其法。

  ③斜曛:夕阳之徐光。

  其十

  江南好,何处异京华。香散翠帘多在水,绿残红叶胜于花。无事避风沙①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此句意思是江南风光秀丽,气候宜人,没有北方那令人生厌的界沙,故无须躲避。无事,无必要、无须。

  忆江南

  江南忆,鸾辂①此经过。一掬胭脂沉碧甃②,四围亭壁幛红罗③,消息署风多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小词写过旧陈宫时的感受。值得注意的是结句“消息暑风多”,个中似非单指自然之景,其必有深隐的意蕴,令人玩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鸾辂:皇帝之车驾。《逸周书·月令》:“天子居青阳左个,乘鸾辂,驾苍龙。”

  ②一掬句:胭脂,胭脂井。南朝陈景阳宫之景阳井,故址在今南京市。隋兵南下,陈后主与张丽华、孔贵嫔并投此井,后为隋兵牵出,故此井又名辱井。宋周必大《二老堂杂志·记金陵登览》:“辱井者,三人俱投之井也,在寺之南。甚小而水可汲,意其地良是,而井则可疑。世传二妃将坠,泪溃石栏,故石脉类胭脂,俗又呼胭脂井。”此处是以事代人,谓当年陈后主与其张、孔二妃洒泪投井,虽已为历史的陈迹了,然诚可哀悯。 碧甃(zhòu),青绿色的井壁,借指井。

  ③四围二句:意谓亭壁四围挂起了红罗幛,以遮蔽江南多变的暑风。 消息,变化。汉孔融《肉刑议》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,而欲绳之以古刑,投之以残弃,非所以与时消息也。”

  满江红

  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,亭在金陵署中①

  籍甚平阳②,羡奕叶、流传芳誉。君不见③、山龙补衮,昔时兰署。饮罢石头城④下水,移来燕子矶⑤边树。倩一茎、黄楝⑥作三槐,趋庭外。  延夕月,承晨露。看手泽⑦,深余慕。更凤毛才思⑧,登高能赋。入梦凭将图绘写,留题合遣纱笼护⑨。正绿阴⑩、青子盼乌衣,来作暮。

  【说明】

  康熙二十二年(1684)纳兰护驾南巡。此篇即作于此行中。词为题赠之作,是写给备受康熙皇帝宠爱的心腹之臣曹寅的。曹家与清室有着特殊的关系,故纳兰于此题作中不免颇多盛赞语,但决不能简单看作奉迎之作。词中多处用典,典雅中不伤气度,婉曲里不失流畅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曹子清:曹寅,字子清,号棣亭(为著名小说作家曹雪芹之祖父),曾任通政使、江宁织造等。楝亭,曹寅之先人所建,亭边植楝木,故以“楝”名亭,金陵,今南京市。

  ②籍甚二句:平阳,地名,在今山西省境内,相传古帝尧时为都。此处代指金陵。因金陵亦为古帝王之都。 奕叶,犹言累世。此二句是称颂曹氏一家声名显赫,芳誉流传。

  ③君不见二句:山龙补衮,古人衮服和族旗上的山形、龙形的图案。 兰署,即兰台。汉代宫中收藏典籍之处,后亦指御史台。唐为秘书省。此谓曹家昔日享有高官厚禄。

  ④石头城:简称石城,又名石首城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。此城南临秦淮河口,为交通冲要,亦为军事重镇。

  ⑥燕子矶:参见《梦江南·其三》注①。

  ⑥黄楝句:黄楝,木名,俗称苦楝子,又称金铃子。树高丈余,叶如槐而尖,三四月.开花,红紫色,芬芳满庭,其实如小铃,熟而黄。此树可以练,故名楝。 三槐,相传周代于宫廷外植三株槐树,三公朝见天子时面三槐而立,后世遂以三槐喻三公一类之高级官员。此谓曹氏之先人栽种了一株黄楝于庭外,这便预示了曹家鼎盛,必有三公之功高位显者在。

  ⑦看手泽二句:谓看到康熙皇帝为曹氏的题字,深深为之钦慕。手泽,本指手汗,后代指先人、前辈之遗物或遗墨等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,手泽存焉尔。”此处指皇帝的题字。

  ⑧凤毛:形容人能继承父辈遗风。这里代指曹寅等人承继了祖上的遗风遗业,都有着超人的才华。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王敬伦凤姿似父,作侍中,加授桓公,公服从大门入。桓公望之,曰:‘大奴固自有凤毛。”,晁端礼《永遇乐》:“龙阁先芬凤毛荣继,当世英妙。”

  ⑨纱笼:即宰相纱笼。王定保《唐 摭言》:“王播少孤贫,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,随僧食飨,诸僧厌怠,播至,已饭矣。后二纪,播自重位出镇是邦,因访旧游,间之,题已皆碧纱幕其上,播继以二绝句曰:‘……上堂已了各西东,惭愧阇黎饭后钟。二十年来尘扑面,如今始得碧纱笼。’”后以此作为世态炎凉,以势取人之典。此处是说曹家祖上自是显赫,如今也是地位不同一般。

  ⑩正绿阴二句:意谓此际正日中天,那亭畔之黄楝绿色成荫,青果累累,小燕子尚未飞还,此虽景句,但句中隐含了对曹家如日中天,正值兴盛辉煌时候的赞誉之意。青子,指梅实,亦指未黄熟之果实。宋张先《倾杯·吴兴》:“芳菲故苑。深红尽、绿叶阴浓,青子满枝头。” 乌衣,谓燕子。元杨维祯《题边鲁生梨花双燕图》:“春风歌《白雪》,夜月梦乌衣。”

  渔父

  收却纶竿落照红①,秋风宁为剪芙蓉。人淡淡,水蒙蒙,吹入芦花短笛中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。据唐圭璋考,谓此篇系题在徐虹亭《枫江渔父图》上的一首小词。且“一时胜流,咸谓此词可与张志和《渔歌子》并传不朽。”

  【注释】

  ①收却二句:谓渔人在夕阳落照,晚霞红遍之时,收起钓竿归棹,秋风阵阵吹拂,莲花齐齐整整地摇曳。 纶竿,钓竿。 宁为,乃为、竟为。 剪,剪剪,齐整、摇动貌。

  

●纳兰词·咏物篇

  点绛唇

  咏风兰①

  别样幽芬②,更无浓艳③催开处。凌波④欲去,且为东风住。  忒煞萧疏⑤,争奈秋如许。还留取,冷香⑧半缕,第一湘江雨⑦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张刻本有副题《题见阳画兰》。如是,则此篇即为题画兼咏物之作。咏物极不易工,其上乘者大都借物以寓性情。这里所咏之风兰本非富贵之花,它只是生长在深山野壑中的小草而已。但诗人对其情有独钟,大加赞美和称羡。词中字字刻画,又字字天然,不粘不脱。风兰之形象绰约可见,而又不无诗人性情的处处流露。既咏物又抒怀抱,显然颇含骚雅之旨,寓有诗人深挚的情怀,尤其是“一段意思,全在结句,斯为绝妙。”(张炎《词源》卷下)

  【注释】

  ①风兰:据徐坷《清稗类钞·植物类·风兰》云:风兰,寄生于深山树干上,叶似兰而短,有厚剑脊,夏开小白花,有一二瓣曲而下垂,微香,无土亦可生。

  ②此句是说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。 别样,特别、不寻常。

  ③浓艳:艳丽、华丽。代指鲜艳的花朵。宋张元干《兰陵王》:“看最乐王孙,浓艳争劝。”

  ④凌波: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姿态。此处是说风兰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,好像是凌波仙子,轻柔飘逸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骋逸策迅者,虽遗景而不劳;因风凌波者,虽济危而不倾。”

  ⑤忒煞萧疏:谓稀疏得太过分了。 忒煞,太过分。唐唐彦谦《秋霁夜吟寄友人》:“槐柳萧疏褥署收,金商频伏火西流。”

  ⑥冷香:指花之清香气。多喻菊、梅之香气。此处指见阳所画之风兰仿佛散发出了微微香气。

  ⑦第一湘江雨:张见阳此时正令湖南江华,故此句意谓见阳所画之风兰堪称画中第一了。

  疏影

  芭蕉①

  湘帘卷处②,甚离披翠影,绕檐遮住。小立吹裙,常伴春慵③,掩映绣床金缕④。芳心⑤一束浑难展,清泪裹、隔年愁聚。更夜深、细听空阶⑥雨滴,梦回无据⑦。  正是秋来寂寞,偏声声点点,助人难绪。缬被⑧初寒,宿酒全醒,搅碎乱蛩双杵⑨。西风落尽庭梧叶,还剩得、绿阴如许。想玉人⑩、和露折来,曾写断肠句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咏的是芭蕉,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。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。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,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,而后再写芭蕉之“芳心”裹泪,暗喻人心之愁聚,最后以空阶夜雨,梦回无眠烘衬愁情。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。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,写雨打芭蕉,声声铸怨,接以蚤鸣杆捣之声,更托出离愁别恨,再以梧叶落尽,芭蕉依旧,落到借叶题诗,以寄相思,抒离愁之旨。全篇曲折迭宕,婉约细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芭蕉: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叶长而宽大,花白色,果实类香蕉,但不可食。古人有以其叶题诗者,如唐韦应物《闲居寄诸弟》:“尽日高斋无一事,芭蕉叶上独题诗。”

  ②湘帘三句:湘帘,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。 离披,摇动、晃动貌。此谓卷起竹帘,看到那摇动的芭蕉,绿影婆娑,遮住了屋檐。

  ③春慵:以春天的到来而生徽散意绪。

  ④绣床金缕:绣床,装饰华丽的床。多指女子的睡床。金缕,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,或谓金丝所织之物。此处指绣床上装饰得极其华美。

  ⑤芳心:花心。亦喻女子之情怀。

  ⑥空阶:空寂的台阶。

  ⑦无据:谓无所依凭。宋谢懋《蓦山溪》:“飞云无据,化作冥蒙雨。”

  ⑧缬被: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。

  ⑨乱蛩双杵: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。 蛩,蟋蟀之别称。

  ⑩玉人:美貌之女子。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。

  眼儿媚

  咏红姑娘①

  骚屑②西风弄晚寒,翠袖倚阑干。霞绡③裹处,樱唇微绽,靺鞨④红殷。  故宫事往凭谁问,无恙是朱颜。玉墀争采⑤,玉钗争插,至正年间。

  【说明】

  元代棕搁殿前曾植野果红姑娘。如今野果依稀尚存,而元代王朝却早已沦为历史的陈迹了,故此篇作者是借咏红姑娘抒发了今昔之感。上片侧重刻画红姑娘之形色,下片则述古写怀.值得注意的是,结句点出“至正年间”,而“至正”是为元末惠宗顺帝之时。顺帝昏庸,政治腐败,民不聊生,遂致各地义军蜂起,最后元朝灭亡,政权为朱元璋所夺。此篇末明点“至正年间”,其中所含深意是耐人寻味的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红姑娘:酸浆之别称。多年生草,高二三尺,叶卵形而尖,六七月开白花,其果实成囊状,色绛红,酸甜可食。杨慎《丹铅总录·花木·红姑娘》引明徐一夔《元故宫记》:“金殿前有野果,名红姑娘,外垂绛囊,中空有子,如丹珠,味酸甜可食,盈盈绕砌,与翠草同芳,亦自可爱。”又《饮水词·丛录》云:“按红姑娘一名洛神珠,一名灯笼草,即酸浆草也。元棕搁殿前有草名红姑娘,见《清吟堂集》咏红姑娘题注。

  ②骚屑:风声。汉刘向《九议·思古》:“风骚屑以摇木兮,雪吸吸以湫戾。”王逸注:“风声貌。”唐高适《酬李少府》:“来雁无尽时,边风正骚屑。”

  ③霞给: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,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。

  ④靺鞨(mò lè):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,好像是红色的宝石(红玛瑙)一样。参见《台城路·上元》注③。

  ⑥玉墀三句:谓元代至正年间,宫殿前种植了红姑娘,宫中女子争相采摘,又争相插戴。玉挥,宫殿前的石阶。 玉墀,女子之头饰,玉制之钗,由三股合成,燕形。至正,元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第三个年号(前二年号为元统、至元),即公元1341一1367年。

  又

  咏梅①

  莫把惊花②比澹妆,谁似白霓裳③。别样清幽,自然标格④,莫近东墙⑥。  冰肌玉骨天分付⑥,兼付与凄凉。可怜遥夜,冷烟和月,疏影⑦横窗。

  【说明】

  梅花冰肌玉骨,斗寒开放,清幽高洁,自然标格,不与凡花为伍,向来受到诗人的赏爱。故诗词中诗人每以梅花之品格喻人之品格。本篇亦是花品、人品合一的咏叹之作,表现了诗人一种自足,一种孤往的性格与情怀。但也不乏孤高自赏,清凄自适的孤傲之情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梅:梅花,落叶乔木。种类甚多。叶卵形,早春开花,花多白色、淡红色,味清香。可供观赏。果食可食,可入药。《诗经·召南·漂有梅》: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。”朱熹集传:“梅,木名,华白,实似杏而酢.”

  ②凉花:见《梦江南·其七》注②。

  ③霓裳:谓神仙之衣裳。相传神仙以云为裳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青云衣兮白霓裳,举长矢兮射天狼。”这里是以白霓裳比喻梅花之色泽形貌。

  ④标格:风范、风度。参见《梦江南》(新来好)注③。

  ⑤莫近东墙:程垓《眼儿媚·咏梅》:“一枝烟雨瘦东墙,真个断人肠。”

  ⑥冰肌句:谓梅花之美丽的色形风采是天之所付.与。 冰肌玉骨,指女子洁美之体态,此处借喻梅花之娇好。 分付,付与、交给。

  ⑦疏影:疏朗的影子。多用于形容梅花之形貌。宋林逋《山园小梅诗》: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”

  海棠月

  瓶梅①

  重檐淡月浑如水,浸寒香②、一片小窗里。双鱼冻合③,似曾伴、个人无寐。横眸处、索笑而今己矣。  与谁更拥灯前髻,乍横斜、疏影④疑飞坠。铜瓶小注,休教近、麝炉烟气。酬伊也,几点夜深清泪。

  【说明】

  诗人的眼里总是无物无情的,故而眼前的瓶中梅花便成为感发诗人的媒介,借瓶梅而抒刻骨的相思,抒发“而今已矣”的伤逝之情。诗人将眼前景与对往事的追忆交错刻画,如此结构全篇,更增加了凄凉的氛围,朦胧的境界和伤感的情调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瓶梅:插在瓶中的梅花,以供观赏。

  ②寒香:形容梅花的香气。唐罗隐《梅花》:“愁怜粉艳飘歌席,静爱寒香扑酒樽。”

  ③双鱼冻合:谓房中的双鱼洗已结冰。双鱼,双鱼洗,镌刻有双鱼形象的洗手器。 冻合。犹言冰封。宋张元干《夜游宫》:“半吐寒梅未诉,双鱼洗,冰渐初结。”杨慎注:“双鱼洗,盥手之器。”宋苏轼《雪诗》之一:“石泉冻合竹无风,夜色沉沉万境空。”

  ④疏影:指梅花稀疏的花影。参见《眼儿媚·咏梅》注⑥。

  金缕曲

  硫影临书卷①。带霜华②、高高下下,粉脂都遣。别是幽情嫌妩媚③,红烛啼痕休泫。趁皓月、光浮冰茧④。恰与花神供写照⑤,任泼来、淡墨无深浅。持素障,夜中展。  残釭掩过看逾显⑥。相对处⑦、芙蓉玉绽,鹴翎银扁。但得白衣时慰藉,一任浮云苍犬⑧。尘土隔⑨、软红偷免。帘幕西风人不寐,恁清光⑩、肯惜鹤裘典。休便把,落英剪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用秋水轩韵(参见《金缕曲·再赠梁汾,用秋水轩旧韵》注①),而秋水轩所唱和之作多是悲凉惆怅的。本篇亦如是,悲凄清丽,不无惆怅。词写月夜之梅花,又将梅拟人,表达了愿与梅花为伴,高洁自持,不坠俗流的孤往之情。词用赋法铺写,形神毕肖,含蕴良多,令人回味不尽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疏影句:意谓梅花疏朗的影子落在了书卷上。 疏影,指疏朗的梅影。

  ②带霜华二句:谓此时的梅花带着藉华,高高低低,看不到一点粉红的颜色。

  ③别是二句:谓那梅花别是一种幽情和妩媚,故不须红烛滴泪照明。 泫,下滴貌。

  ④光浮冰茧:冰茧,即蚕茧纸.《世说新语》谓:王羲之书《兰亭序》即用此纸。此处喻皓月之下,月光照在朵朵梅花上如同洁白的蚕茧纸。

  ⑤恰与四句:花神,指花之精神、神韵。宋李廌《德隅斋画品,菡萏图》:“士大夫旧云:‘徐熙画花传花神,赵昌画:花写花形。’” 写照,犹映照。唐席豫《奉和放赐公主镜》:“含灵万象入,写照百花开。” 泼,指泼墨写意。 素障,即障子。杜甫《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》:“障子松林静杳冥,凭轩忽若无丹青。”此四句谓恰好这梅花之形与其神相映照,仿佛是随意画出的淡墨写意,这美妙的图画就好像是在夜间展开的一幅出神入化的障子。

  ⑥残釭句:残釭,将要熄灭的灯烛。 掩过,犹遮蔽起来。谓将残灯遮起,再看那梅影就更加清晰动人。

  ⑦相对二句:意谓像是刚刚绽开的玉芙蓉,处处是银白色的花瓣。 鹤翎,本指鹤之羽毛,此处喻白色的花瓣。唐王建《于主簿厅看花》:“小叶稠枝粉压摧,暖风吹动鹤翎开。”  银扁,遍地银白色。 扁,通“遍”。

  ⑧浮云苍犬:犹白云苍犬(或白云苍狗),即白衣苍狗。唐杜甫《可叹》:“天上浮云如白衣,斯须改变如苍狗。”即谓变化巨大之意,后以之喻世事无常,变化剧烈。

  ⑨尘土句:尘土,犹尘世或庸俗肮脏之世事。隔,隔开、分开。软红,犹软红尘,即繁华热闹之意。

  ⑩慈清光句:怎,如此、这样。 鹴(shuang}裘典,即典当鹴裘。鹴裘,鹔鹴裘。相传为司马相如所制。一说用鹔鹴鸟皮做,一说用鹔鹴飞鼠皮做。明徐渭《次张长治韵》:“自古阴晴谁料得,莫辞连夜典鹴裘。”

  减字木兰花

  从教铁石①,每见花开成惜惜②。泪点难消,滴损苍烟玉一条③。  怜伊大冷,添个纸窗疏竹影。记取相思,环佩④归来月上时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咏月下之梅花,写得清奇别致,富有浪漫特色。上片始二句从心理感受上落笔,虽不正面描绘梅花,但梅花之神韵已出。继二句则把笔宕开,写梅边之竹,说那朦胧的月色下,斑竹历历,就好像是玉条上滴洒了点点泪水。过片承前二句意,说那是怕梅花太冷,所以特加了竹林围护。这又从护梅之竹,从侧面烘托梅之娇贵。构想可谓奇绝。最后二句再宕笔写去,说梅花也有魂,她特于今夜月上时归来。这词虽无一笔正面去刻画梅之形貌,但却又笔笔不离梅花,此正所谓“不即不离”,因而梅之形神反而历历可见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从教句:意谓任凭怎样的铁石心肠也难以不动情。 从教,任凭、听任。明高启《夜雨》:“醉来独灭青灯卧,风雨从教滴夜长。”

  ②惜惜:可惜、怜惜。五代唐庄宗《歌头》:“惜惜此光如流水,东篱菊残时,叹萧索。”

  ③滴损句:意谓那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,望去若苍烟一片。

  ④环佩:代指所思恋之人。姜夔《疏影》:“昭君不惯胡沙远,但暗记江南江北。想佩环月下归来,化作此花幽独。”

  东风第一枝

  桃花①

  薄劣②东风,凄其夜雨,晓来依旧庭院。多情前度崔郎③,应叹去年人面。湘帘④乍卷,早迷了、画梁栖燕。最娇人⑤、清晓莺啼,飞去一枝犹颤。  背山郭、黄昏开遍。想孤影、夕阳一片。是谁移向亭皋⑥,伴取晕眉青眼⑦。五更风雨,莫减却、春光一线。傍荔墙⑧、牵惹游丝,昨夜绛楼难辨。

  【说明】

  词贵委婉曲折,层深迭宕,而咏物之词则又须若即若离,含蓄要眇,本篇即有如是的特色。上片写深深庭院经薄情的东风夜雨却依然如泪,但多情的桃花却绽开了。下接以崔护之典,又用梁间栖燕,清晓啼莺比附衬托,使桃花的美韵风神毕见。下片推开去写,由庭院写到山郭,想象桃花在夕阳里的美丽风采,并又与杨柳为伴,遂更加迷离动人。接下去转写感受和良好的愿望。结处忽宕起一笔,点醒题旨,回照了开端,景情融铸合一,含悠然不尽之意,给人以感发,给人以联想,给人以朦胧之美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桃花:指桃树所开之花。桃花灼灼鲜艳,又在春日开花,故诗词中常与情事相关。

  ②薄劣:薄情之谓。宋张元干《踏莎行》:“薄劣东风,夭斜落絮,明朝重觅吹笙路。”

  ③多情二句:此用“人面桃花”之典。据唐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云:相传唐崔护清明郊游,至村居求饮。有女持水至,含情倚桃伫立。明年清明再游访,则门庭如故,而人去室空矣。遂题诗云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?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  ④湘帘: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。

  ⑤最娇人三句:谓清晓黄鹅在枝头啼叫,那细嫩轻柔的啼鸣声最是动人,当它飞去后,桃枝犹自颤抖。娇,指声音细嫩、清润。前蜀李珣《望远行》:“琼窗时听语鹦娇,柳丝牵恨一条条。”

  ⑥亭皋:水边的平地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亭皋千里,靡不被筑。”王先谦补注:“亭当训平……亭皋千里,犹言平皋千里。 皋,水旁地。”宋王安石《移桃花》:“枝柯蔫绵花烂馒,美锦千两敷亭皋。”

  ⑦晕眉青眼:代指美丽娇好之女子。 晕眉,女子描画眉毛。 青眼,即柳眼。

  ⑧傍荔墙二句:意谓那鲜艳的桃花依傍在薜荔墙下,牵惹着游丝,红艳艳的与那红色的楼阁互掩难辨。 荔墙,薜荔墙。 游丝,飘动着的蛛丝。 绛楼,红楼。

  一丛花

  咏并蒂莲

  阑珊①玉佩罢霓裳,相对绾红妆②。藕丝风送凌波③去,又低头、软语④商量。一种情深,十分心苦,脉脉背斜阳。  色香空尽转生香,明月小银塘。桃根桃叶终相守,伴殷勤、双宿鸳鸯。菰米⑤漂残,沈云⑥乍黑,同梦寄潇湘⑦。

  【说明】

  咏物之作贵在形神俱见,本篇即是形神兼备之佳构。词中生动地刻画了并蒂莲的形貌色泽,不粘不脱,不离不即,饶富情致,且以人拟物,借用神话故事、历史传说等,不唯勾画出并蒂莲之神韵,并使诗人之性情深蕴其中,意含要眇,耐人寻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阑珊:零乱、歪斜之意。李贺《李夫人歌》:“红璧阑珊悬佩挡,歌台小妓遥相望。”

  ②绾红妆:谓两朵莲花盘绕连结在一起。

  ③凌波:本指女子步履轻盈,若行水面,后代指美女,这里借指并蒂莲。参见《点绛唇·咏风兰》注④。

  ④软语:柔和而委婉的话语。宋史达祖《双双燕》:“还相雕梁藻井,又软语商量不定。”

  ⑤菰米:一名“雕胡米”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谷二·菰米》〔集解〕引苏烦曰:“菰生水中……至秋结实,乃雕胡米也,古人以为美馔。今饥岁,人犹采以当粮。”

  ⑥沈云:即“沉云”,浓云、阴云。

  ⑦潇湘:指湘江。相传舜之二妃娥皇、女英随之南巡不返,死于湘水。明徐祯卿《古意》:“帝子葬何处?潇湘云正深。”这里借二妃代指并蒂莲。

  洞仙歌 

  咏黄葵①

  铅华不御②,看道家妆就。问取旁人入时否。为孤情淡韵,判不宜春③,矜标格④、开向晚秋时候。  无端轻薄雨,滴损檀心⑤,小叠宫罗镇长皱。何必诉凄清,为爱秋光,被几日、西风吹瘦。便零落、蜂黄也休嫌,且对依斜阳,胜偎红袖。

  【说明】

  黄葵本不是名贵之花,而诗人歌咏之,便已见其超凡脱俗之意。且词中又极写其“孤情淡韵”,“开向晚秋”,“爱秋光”,“且对依斜阳”之孤高品格,足见诗人风流自赏,不肯媚俗的情怀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黄葵:即秋葵、黄蜀葵。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,每年于七至十月开花。其状貌颇似蜀葵,唯其叶裂痕较蜀葵深而多,花亦不像蜀葵之色彩纷繁,大多为淡黄色,近花心处呈紫褐色。

  ②铅华二句:此言黄葵宛若不饰粉黛,身着黄袍的道士。 铅华,搽脸之粉。 道家妆,即身着黄色之道袍。宋晏殊《菩萨蛮》:“染得道家衣,淡妆梳洗时。”

  ③判不宜春:谓情愿不合春时。

  ④标格:见《眼儿媚·咏梅》注④。

  ⑤滴损二句:檀心,指黄葵紫褐色之花心。 镇,久、常之意。此二句言雨水滴洒在花上,使那像宫罗一样的花心久久地微微地摺皱。

  锦堂春

  帘际①一痕轻绿,墙阴几簇低花。夜来微雨西风软,无力任欹斜②。  仿佛个人睡起,晕红③不著铅华④。天寒翠袖添凄楚,愁近欲栖鸦⑤。

  【说明】

  张刻、袁刻、汪刻本于此篇皆有副题作“秋海棠”,而细玩词意,其所咏之物亦与秋海棠相合。上片写花之色泽形貌,及其风雨凄凉的境遇‘下片以人拟花,进一步刻画花之风采

  神韵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帘际:帘边,即帘幕之外。

  ②欹(qi)斜:歪斜不整。

  ③晕红:谓中心浓而四周渐淡之一团红色。这里形容花朵之颜色仿佛是美丽的少女刚刚睡起,脸上泛起的红色。

  ④铅华:指脸上搽的粉。

  ⑤欲栖鸦:谓乌鸦欲栖息之时,即指黄昏时候。

  临江仙

  卢龙①大树

  雨打风吹都似此.,将军②一去谁怜。画图曾见绿阴圆,旧时遗镞地,今日种瓜田。  系马南枝③犹在否,萧萧欲下长川。九秋④黄叶五更烟,只应摇落尽,不必问当年。

  【说明】

  康熙二十一年(1682},作者以一等侍卫护从皇帝东巡。此行中写了《临江仙·永平道中》等数篇,本篇或是其中的一首。词中运典,描摹刻画极尽平实自然。诗人借咏卢龙大树而抒凭吊之情,今昔之感,并及怀乡之意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卢龙:地名。清属永平府。在今山海关西南。

  ②将军:指将军树,即大树。亦借指建立军功等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每所止舍,诸将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‘大将军树’。”唐王昌龄《从军行》:“虽投定远军,未坐将军树。”这里是说大树犹存而建立军功之人却一去不复返了。

  ③南枝:朝南之枝。古诗词中常用以表达怀念故乡、故国之意。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》: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”

  ④九秋:深秋。南朝宋谢灵运《善哉行》:“三春懊敷,九秋萧索。”

  卜算子

  咏柳

  娇软不胜垂,瘦怯那禁舞。多事年年二月风①,剪出鹅黄缕。 一种可怜生②,落日和烟雨。苏小③门前长短条,即渐迷行处。

  【说明】

  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,但多是借以抒发艳情,或是表达离愁别绪等等。本篇虽题作“咏柳”(一作“新柳”),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寓托。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,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。此可备一说。这首小词用笔空灵清丽,虽刻画,但不伤其神理,诚所谓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”,斯是妙绝。上片侧重描画弱柳之形,但已是含情脉脉。下片侧重写其神韵,结处用苏小之典,更加迷离深婉,耐人寻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多事二句: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,唐贺知章《咏柳》:“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

  ②可怜生:犹可怜。生,无意。参见《踏莎美人·清明》注⑤,

  ③苏小:即苏小小。苏小小有二,且都为钱塘名妓。一为南朝齐人。《乐府寺集·杂歌谣辞三·<苏小小歌>序》:“《乐府广题》曰:‘苏小小,钱塘名娼也。盖南齐时人’。”一为南宋人。清赵翼《垓馀丛考·两苏小小》:“南宋有苏小小,亦钱塘人。其姊为太学生生赵不敏所眷,不敏命其弟娶其妹名小小者。见《武林旧事》。”唐白居易《杭州春望》:“涛声夜入伍员庙,柳色春藏苏小小。”

  雨霖铃

  种柳

  横塘①如练,日迟②帘幕,烟丝斜卷。却从何处移得,章台③仿佛,乍舒娇眼。恰带一痕残照,锁黄昏庭院。断肠处、又惹相思,碧雾蒙蒙度双燕④。  回阑⑤恰就轻阴转,背风花⑥、不解春深浅。托根⑦幸自天土,曾试把、霓裳⑧舞遍。百尺垂垂,早是酒醒,莺语如剪。只休隔、梦里红楼,望个人儿见。

  【说明】

  题作“种柳”,其实是“种情”,种下相思相忆之恋情。上片写诗人眼前之水塘边,庭院里,夕阳下的弱柳依依,说它移自“章台”,这就暗暗透露所思对象的情境,再以“碧雾蒙蒙度双燕”之景点出相思之意。过片以“背风花”反衬弱柳多情,又接以“托根幸自天上,曾试把、霓裳舞遍”,照应了“何处移得,章台仿佛”,同时寓有所思于深禁中的隐情。“百尺”句以下又回到眼前景与其此时梦幻般的联想。人物合一,含思隽永,低徊缠绵,令人回味无穷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横塘:泛指水塘。前蜀牛峤《玉楼春》:“春入横塘摇浅浪,花落小园空惆怅。”

  ②日迟:即感到昼长而无聊。语出《诗经·幽风·七月》:“春日迟迟。”

  ③章台:春秋时楚国离宫有章华台,亦称章台;战国时秦国宫中有章台;汉时长安城中街名亦为章台。此处则是泛指京城之宫苑。

  ④碧雾句:谓成双成对的燕子在青色的云雾中飞来飞去。 度,通“渡”。

  ⑤回阑:曲折的栏杆。

  ⑥背风花句:谓背风的花朵不受风欺,故其不知春天的变化。 风花:风中之花。唐卢照邻《折杨柳》:“露叶疑啼脸,风花乱舞衣。”

  ⑦托根:犹寄身。

  ⑧霓裳:参见《眼儿媚·咏梅》注③。

  淡黄柳

  咏柳

  三眠①未歇,乍到秋时节。一树料阳蝉更咽,曾绾灞陵②离别。絮己为萍风卷叶,空凄切。  长条莫轻折,苏小③恨、倩④他说。尽飘零、游冶章台⑤客。红板桥⑥空,溅裙人⑦去,依旧晓风残月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首所咏是为秋初之柳。上片写弱柳初秋,一派凄切悲凉之景。下片借柳托恨,无限楼空人去,孤苦无依之感。读之令人荡气回肠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三眠:三眠柳,即柽柳(又名人柳)。此柳的柔弱枝条在风中摇曳,时时伏倒。《三辅故事》: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,号曰人柳。一日三眠三起。”

  ②灞陵:即霸陵,汉文帝之墓地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。李白《忆秦娥》:“秦楼月,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。”

  ③苏小恨:喻与情人离别之怅恨。参见《卜算子·咏柳》注②。

  ④倩:请、请求。

  ⑤章台:此处指妓楼舞馆。宋晏几道《鹤鸽天》:“新掷果,旧分钗,冶游音信隔章台。”参见《雨霖铃·种柳》注③。

  ⑥红板桥:红色木板的桥。诗词中常代指情人分别之地。唐白居易《杨柳枝词》之四:“红板江桥青酒旗,馆娃宫暖日斜晖。”

  ⑦溅裙人:代指情人或某女子。典出《北齐书·窦泰传》。窦泰之母有娠,期而不产,大惧。有巫曰:“渡河浦裙,产子必易。”泰母从之,俄而生泰。后成为古代之风俗,谓女子有孕到河边洗裙,分娩必易。又,唐李商隐《柳枝词序》云:洛中里女子柳枝与商隐之弟李让山相遇相约,谓三日后她将“溅裙水上”来会。后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恋之事。

  临江仙

  寒柳

  飞絮飞花何处是,层冰①积雪摧残。疏疏一树五更寒,爱他明月好,憔悴也相关。  最是繁丝摇落后,转教人忆春山②。湔裙③梦断续应难,西风多少恨,吹不散眉弯。

  【说明】

  本首与下一首《临江仙》都是借咏柳而抒伤悼之幽情的。陈廷绰《白雨斋词话》云:“言中有物,几令人感激涕零。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。”毛泽东对本首词作了“悼亡”二字的批语〔见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),点明了本篇写作之旨。这二首皆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深情思念,不胜悲怆,缠绵低徊的凄苦之情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层冰:厚厚之冰。

  ②春山:春日之山。又,春山山色如黛,故借喻女子之眉毛,或代指女子。这里指代亡妻。

  ③湔(jiàn)裙:即溅裙。见《淡黄柳·咏柳》注⑦。此谓亡妻已逝,即使梦里相见,可慰相思,但好梦易断,断梦难续。

  又

  夜来带得些儿雪,冻云①一树垂垂。东风回首不胜悲,叶干丝未尽,未死只颦眉。  可忆红泥亭子②外,纤腰舞困因谁。如今寂寞待人归,明年依旧绿,知否系斑骓③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亦为咏寒柳之作,同样意含悼亡之旨,可与前首合读。上片写眼前景,下片追怀往事,其“叶干丝未尽,未死只颦眉”二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刻骨的相思之情,不胜悲悼之意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冻云:严冬之阴云。此处是说垂柳带雪,望去犹如片片浮云。唐方干《冬日》:“冻云愁暮色,寒日淡斜晖。”

  ②红泥:亭子:即红亭,犹长亭。为古代行人休憩或送别之处。

  ③斑骓:色青白之马。唐李商隐《无题》:“斑骓只系垂杨岸,何处西南待好风。”又,宋晏几道《玉楼春》:“斑骓路与阳台近,前度无题初借间。”

  又

  孤雁

  霜冷离鸿①惊失伴,有人同病相怜。拟凭尺素寄愁边②,愁多书屡易,双泪落灯前。  莫对月明思往事,也知消减年年。无端嘹唳③一声传,西风吹只影,刚是早秋天。

  【说明】

  咏孤雁实系咏孤独。人雁合一,情景合一,雁之孤影与人之孤独,交织浑融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离鸿:失群的大雁。宋周邦彦《浪淘沙慢》:“念汉浦离鸿去何许?经时信音绝。”

  ②拟凭二句:意谓拟以书信排遣愁怀,但愁绪太多,写了又写,屡写屡改。

  ③嘹唳:声音响亮而凄清。这里指孤雁叫声。宋梅尧臣《范饶州夫人挽词》之一:“江边有孤鹤,嘹唳独伤神。”

  采桑子

  咏春雨

  嫩烟分染鹅儿柳①,一样风丝。似整如欹②,才着春寒瘦不支。  凉侵晓梦轻蝉腻③,约略④红肥。不惜葳蕤⑤,碾取名香作地衣⑥ 

  【说明】

  春雨如何表现?借雨中物象和咏物者的心理感受去摹写刻画。此篇中之物象是为初春之弱柳,又将弱柳拟人;此中之感受者是托以闺中女子,说她感到红花将绽,又感到雨落花残,残花满地。个中不免惜春伤春之怨。由此描摹刻画便将春雨之形神表现得尽致淋漓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嫩烟二句:谓春雨微细若烟雾,落在泛起鹅黄色的柳枝上,仿佛是空中飘撒着游丝一样, 鹅儿柳,泛起鹅黄色之柳枝。

  ②似整如欹:谓春雨蒙蒙中,弱柳似烟若雾,它的枝条又好像是歪斜的雨丝泻洒。

  ③轻蝉腻:指蝉鬓。明叶小莺《艳体连珠发》:“如云美焉,是以琼树之轻蝉,终擅魏主之宠。”此处以轻蝉代指闺中人,谓春雨凉意袭人,晓梦初醒,令人烦恼。

  ④约略:略微、轻微。

  ⑤藏毅:草木茂盛枝叶下垂之貌。

  ⑥地衣:地毯,

  又

  塞上咏雪花

  非关癖爱轻模样,冷处偏佳。别有根芽,不是人间富贵花。  谢娘①别后谁能惜?飘泊天涯。寒月悲茄,万里西风瀚海沙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是一首咏雪词,是作者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时所作。纳兰出身于富贵之家,作为贵介公子、皇帝的近臣,应该说其作品当是不乏富贵气的,但从这词来看却是与其身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。他借咏雪花而咏怀,抒发了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,厌弃仕宦生涯的心情。这种逆反心理是纳兰突出的性格特征,也是纳兰词里多有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词的上片起二句说处于“冷处”的雪花是令人赏爱的,接二句又说它之所以可爱是由于高洁的品格,由于它不是那些争妍斗艳的“富贵花”。下片前二句是说此花于天涯飘泊,很少有人怜惜,大有知音难觅的孤寂之感。结句出以景语,进一步增加了凄凉冷寞的氛围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谢娘二句:谢娘,指晋代王凝之的妻子、才女谢道韫。她曾因咏雪的名句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享有盛名。(见《晋书·列女传》)这里是说雪花在天涯飞扬,它虽不是富贵之花,却实诚可爱,但又有谁怜惜它呢?

  洛阳春

  雪

  密洒征鞍无数。冥迷远树。乱山重叠杳难分,似五里、蒙蒙雾。  惆怅琐窗①深处。湿花轻絮。当时悠飏②得人怜,也都是、浓香助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。上片描绘大雪纷飞之景,是对室外静景的刻画;近处是征鞍落满密洒的白雪,远处是树木冥迷,乱山杳渺,不甚分明,仿佛是一切都置于蒙蒙雾中了。下片写雪花飘入了琐窗,好像是湿花柳絮,又勾起了咏雪人的感怀,说那纷飘的雪花惹人怜爱,除了它那轻盈的体态之外,也还由子“浓香”暗助。这结句甚妙,其中蕴含了新意,引人遐思联想,耐人寻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琐窗:窗棂上刻有连锁花纹的窗户。

  ②悠飏(yáng):形容雪花轻盈散落。

  减字木兰花

  新月

  晚妆欲罢①,更把纤眉临镜画。准待分明②,和雨和烟两不胜。  莫教星替,守取团圆终必遂。此夜红楼,天上人间一样愁。

  【说明】

  写新月而联想到人间情事,令人、物浑融,不粘不脱,自是上乘。上片以人拟物入手,摹画出新月的形貌,继而写月色不明,为下片作了铺垫。下片先述待月圆之心愿,又转为描绘新月迷蒙、红楼闺怨,似是人月同愁了。落句绾合,凄清含婉,情致全出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晚妆二句:此借女子梳晚妆,临镜描画纤纤的眉毛,比喻天边的一弯新月。

  ②准待二句:意为新月被不尽的烟雨遮掩,不甚分明。 准待,打算等待。 和雨,细雨。不胜,不尽。

  梅梢雪

  元夜①月蚀

  星球映彻,一痕微褪梅梢雪。紫姑②待话经年别,窃药心灰,慵把菱花揭。  踏歌③才起清钲④歇,扇纨仍似秋期⑤洁。天公毕竟风流绝,教看蛾眉⑥,特放些时⑦缺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为咏节序风物之作。作者径写“我目”、“我心”之此时、此际所得,并借神话、传说以出之。全篇结构清晰,从月初蚀写到月蚀出。上片以“星球映彻”之景起,接以月初蚀,令梅梢之雪不明之景,下二句则以嫦娥懒得揭开菱花镜喻蚀甚。下片又由蚀甚写到月蚀渐出之景,并用踏歌、清钲、扇纨、蛾眉等风物渲染,颇多含蕴要眇,极见情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元夜:即元宵。

  ②紫姑三句:神话中厕神名。又名“子姑、“坑三姑”。传说其为妾,因为大妇所妒,常被役为秽事。故正月十五日愤愤而死。世人每以此日作其形,夜于厕间或猪栏迎之。详见南朝宋刘敬叔《异苑》、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。 菱花,指菱花镜。镜多呈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者。此三句谓紫姑欲与人话经年的别离之情,而嫦娥却自愧窃药奔月,心灰意獭,以致不愿揭开镜面。意为月已蚀甚。

  ③踏歌:拉手而歌,以脚踏地为节拍。

  ④清钲:见《菩萨蛮》(荒鸡再咽天晓)注③。

  ⑤秋期:指七夕。牛郎织女相聚之日。唐杜甫《月》:“天上秋期近,人间月影清。”

  ⑥蛾眉:原为形容女子修长弯细的眉毛,这里借喻月蚀时尚余之明亮部分。

  ⑦些时:片时、一会儿。

  清平乐

  上元③月蚀

  瑶华②映阙,烘散蓂墀雪③。比拟寻常清景④别,第一团圆时节。  影蛾忽泛初弦⑤,分辉借与宫莲。七宝⑥修成合璧,重轮岁岁中天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全用白描,不加雕琢。上片前一句描绘了月全蚀时所见的景象,后二句赞美其景象不比寻常,即更富朦胧感、梦幻感。下片写月出蚀之情景;前二句写月蚀渐出呈现“初弦’夕之景,后二句写蚀出复圆。前后八句,写了月蚀的全过程及其不同的景象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上元:即元宵。

  ②瑶华:美玉口晋葛洪《抱朴子·助学》:“故瑶华不琢,则耀夜之景不发。”此处借指入蚀之月仿佛是光彩照人的美玉一般。

  ③蓂墀雪:谓生长着瑞草的殿阶上,呈现出洁白一片的景象。 蓂,一种瑞草。《竹书纪年》卷上:“有草夹阶而生,月朔始生一荚。月半而生十五荚;十六日以后,日落一荚,及晦而尽:月小,则一荚焦而不落。名曰箕英,一曰蓂荚。”据云:古代唐尧观蓂荚而知月。

  ④清景:犹清光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三辰蔽于天,则清景暗于地。”又,三国曹植《公宴》:“明月澄清景,列宿正参差。”

  ⑤影娥二句:影娥,即影娥池。汉代未央宫中池名,此池本凿以为玩月,后代指清澈鉴月的水池。《三辅黄图·未央宫》:“影娥池,武帝凿以玩月。其旁起望鹄台,以眺月影入池中,亦曰眺蟾台。” 初弦,上弦月。 宫莲,莲花瓣之美称。

  ⑥七宝:古代民间传说,月由七宝合成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坦·天咫》:“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,月势如丸,其影日烁其凸处也,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。”

  望江南

  咏弦月

  初八月①,半镜上青霄。斜倚画阑②娇不语,暗移梅影过红桥⑧,裙带北风飘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小词清丽空灵。前二句以空中悬半镜喻初八上弦之月,接以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,又转而刻画月移梅影的极蕴情味的景象,最后以风飘裙带之景收束。五句之词而能翻转折进,于平淡之中饶蕴深情,确是浑脱超妙。其无聊心绪,无限愁情全在其中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初八月;即上弦月。参见《点绛唇》(一种蛾眉)注①。

  ②画阑:绘有彩画之栏干。

  ③红桥:泛指红色之桥。此与前之“画阑”对举,状其华美。

  鬓云松令

  咏浴

  鬓云松,红玉①莹。早月多情,送过梨花影。半饷斜钗慵未整,晕入轻潮②,刚爱微风醒。  露华③清,人语静。怕被郎窥,移却青鸾镜④。罗袜凌波⑤波不定,小扇单衣,可耐星前冷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粉香脂腻,近花间语,未免俗艳之气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红玉:红色宝石,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。参见《山花子》(昨夜浓香分外宜)注③。

  ②晕入句:意谓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。

  ③露华:清冷的月光。唐杜牧《寝夜》:“露华惊敝褐,灯影挂尘冠。”

  ④青莺镜:《鸳鸟诗序》云即镜子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引南朝梁范泰《鸾鸟诗序》云:宾王于峻祁之山,获一鸾鸟,饰以金樊,食以珍羞,但三年不鸣。其夫人曰: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,何不悬镜以映之。王从其意,鸾睹形悲鸣,哀响中霄,一奋而绝。后以青鸾代指为镜。

  ⑤罗袜:此为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。”  罗袜,丝罗所制之袜。此处代指女人之足。 凌波,比喻女子步履轻盈,行于水上。此处谓拨动所沐浴之水。

  

●纳兰词·咏史篇

  浣溪沙

  姜女庙①

  海色残阳影断霓②,寒涛日夜女郎祠。翠钿尘网上蛛丝。  澄海楼③高空极目,望夫石④在且留题。六王如梦祖龙非⑤。

  【说明】

 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(1682)二月至五月扈从东巡,这首词或作于此行途中。词题为‘姜女庙”,但非单纯纪游之作,而是借游此庙发往古之幽思,抒今昔之感,意蕴深含,耐人寻味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姜女庙:又称贞女祠,在山海关欢喜岭以东凤凰山上。此庙依据“孟姜女哭长城”之传说而建,相传始建于宋,明代重修。主殿内供有披青挂素的孟姜女和两女童塑像,殿后有望夫石、振衣亭等。

  ②断霓:断虹。谓残阳倒映海中犹如一段彩虹霓,副虹为霓。

  ③澄海楼、楼名。在河北省旧临榆县南宁海城上,明兵部主事王致中建。

  ④望夫石:在姜女庙主殿后,为一巨石,上刻有“望夫石”三字。相传为孟姜女望夫之处。

  ⑤六王句:六王,指战国燕、赵、韩、魏、齐、楚六国。唐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一。”祖龙,指秦始皇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载,始皇三十六年,有人奉璧,且曰:“今年祖龙死。”《集解》云:“苏林曰:‘祖,始也:龙,人君象。谓始皇也。’”

  又

  红桥怀古,和王阮亭韵①

  无恙年年汴水②流。一声水调③短亭秋。旧时明月照扬州。  曾是长堤牵锦缆④,绿杨清瘦至今愁。玉钩斜路近迷楼⑤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十月,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。王士祯在其《浣溪沙》词序中云:“红桥同箨庵、茶村、伯玑、其年、秋崖赋”。词共二首,其一系纳兰和作之本,词云:“北郭青溪一带流,红桥风物眼中秋。绿杨城郭是扬州。西望雷塘何处是?香魂零落使人愁。淡烟芳草旧迷楼。”词中亦有怀古之意,唯词题未予标出。纳兰此篇则明示之“怀古”,“怀古”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,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,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。本篇亦是如此,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,腐败昏馈之故实,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。词以情景俱到之法出之。上片写红桥一带之景物和感受,其今昔之感已见篇中。下片点出炀帝旧事,怀古之意显明鲜活。结处尤为深刻,“玉钩斜”、“迷楼”于一句中形成对比,意含深曲,令人回味深思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红桥:吴绮《扬州鼓吹词序》:“红桥在城西北二里。崇祯间形家设以锁水口者,朱栏数丈,远通两岸。而荷香柳色。雕楹曲槛,鳞次环绕,绵亘十余里。春夏之交,繁弦急管,金勒画船,掩映出没于其间,诚一郡之丽观也。”又,王士祯《红桥游记》:“出镇淮门,循小秦淮而北,破岸起伏多态,竹木蓊郁,清流映带。人家多因水为园,亭榭溪塘,幽窈而明瑟,颇尽四时之美。拿小舟,循河西北行,林木尽处,有桥,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,又如丽人靓妆袨服,流照明镜中,所谓红桥也。游人登平山堂,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,径必出红桥下。桥四面皆人家荷塘,六七月间,菡萏作花,香闻数里,青帘白舫,络绎如织,良谓胜游矣。予数往来北郭,必过红桥,顾而乐之。登桥四望,忽复徘徊感叹。当哀乐之交乘于中,往往不能自喻其故。王、谢冶城之语,景、晏牛山之悲,今之视昔,亦有然耶?壬寅季夏之望,与箨庵、茶村、伯矶诸子偶然漾舟,酒阑兴极,援笔成小词二章,诸子倚而和之。箨庵继成一章,予亦属和。暖乎!丝竹陶写,何必中年?山水清音,自成佳话。予与诸子聚散不恒,良会未易遘,而红桥之名,或反因诸子而得传千后世,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,如予今日,未可知也。”王阮亭,王士祯(1634—1711),字子真,一字阮亭,又号渔洋山人,山东新城人。少时多填词,有《衍波词》。主“神韵说”,并主盟诗坛多年。

  ②汴水:古河名,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,流经开封,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。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。今水已湮废,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。

  ③水调:曲调名,传为隋场帝时,开汴渠成,遂作此。杜牧.《扬州》:“谁家唱水调,明月满扬州。”此曲为商调曲,唐曲凡十一叠。

  ④曾是句:长堤,指隋堤。隋炀帝大业元年,开通济渠,自西苑引谷水、洛水入黄河;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,经泗水达邗沟,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。渠广四十步,旁筑御道,并植杨柳,后人谓之隋堤。白居易《隋堤柳》:“隋堤柳,岁久年深尽衰朽,风飘飘兮雨萧萧,三株两株汴河口。大业年中炀天子,种柳成行夹流水,西自黄河东至淮,绿影一千三百里。” 锦缆,唐颜师古《大业拾遗记》谓隋炀帝“至汴,帝御龙舟,萧妃乘凤舸,锦帆彩缆,穷极侈靡。……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,号为殿脚女。锦帆过处,香闻十里.”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,招致国破身亡。

  ⑤玉钩斜: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。参见《青衫湿遍·悼亡》注③。 一迷楼,楼名。故址在今扬州西北。隋炀帝时,浙人项升进新宫图。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,经年始成。回环四合,上下金碧,工巧弘丽,自古无有,费用金玉,努库为之一空。《古今诗话》云:“帝幸之,曰:‘使真仙游此,亦当自迷。’乃名迷楼。”

  台城路

  洗妆台①怀古

  六宫佳丽谁曾见②,层台尚临芳渚。露脚斜飞③,虹腰欲断,荷叶未收残雨。添妆④何处。试问取雕笼⑤,雪衣分付。一镜空蒙,鸳鸯拂破白萍去。  相传内家结束⑥,有帕装孤稳,靴缝女古。冷艳全消⑦,苍苔玉匣,翻出十眉遗谱。人间朝暮。看胭粉亭⑧西、几堆尘土。只有花铃⑨,绾风深夜语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所说的“洗妆楼”本应是金章宗为李妃所建之添妆楼(详见注①),但时人误以为是辽萧太后之梳妆楼,遂多有讹而咏之者(陈维籍亦有《齐夭乐·辽后妆楼》,大约也是误作)。本篇亦如是。故词中所咏即为辽代之故事。作者登临吊古,就眼见之景,想到辽太后的往事,遂生情动感,不无今昔之叹,而其中亦隐含了几多以古为鉴的深意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洗妆台:指金章宗为季妃所建之梳妆楼,地址在今北京市北海(即太液池之北部)琼华岛上,高士奇《金鳌退食笔记》称之为“广寒之殿”,今已不存。晚明王圻《稗史汇编·地理门·郡邑》谓:“琼花岛梳妆台皆金故物也。……妆台则章宗所营,以备李妃行园而添妆者。”其自注云:“都人讹为萧太后梳妆楼。”本篇作者即误以为是辽太后之梳妆楼。

  ②六宫二句:六宫,相传古代天子有六宫,即正宫一,燕宫五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 层台,高台,谓高大的宫殿。 芳渚,长有芳菲花卉之水边。此二句是说,往日那六宫中的美丽的皇后妃缤早已消逝,谁又见到过呢,而今只有这太液池畔高高的楼台依稀尚存。

  ③露脚二句:露脚,雨脚。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:“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”虹腰,即虹桥,拱桥,指今北海太液池之永安桥。上官仪《德山池宴集》:“雨雾虹桥晚,花落凤台春。”此二句说眼前是一片迷蒙的景象,雨脚斜飞,水漫拱桥,河叶田田,残雨潇潇。

  ④添妆:指向宫中后妃赠送财礼。这里借指洗妆台。

  ⑤试问二句:雕笼,饰有雕花的鸟笼子,代指笼中之鸟。弥衡《鹦鹉赋》:“闭以雕笼,剪其翅羽。” 雪衣,即雪衣娘,白色鹦鹉。古代宫中多养之,此鸟聪慧,洞晓人言,唐玄宗曾呼贵妃为“雪衣女”,左右呼之“雪衣娘”。杨维祯《无题》:“金埒近收青海骏,锦笼初放雪衣娘。”分付。有表示出来之义。吕本中《蝶恋花》:“睡起小仓香一缕。玉篆回纹,等个人分付。”此二句意思是说只有笼中的鹦鹉能够回答了。

  ⑥相传三句:内家,指皇宫(或代指宫女)。唐王建《宫词》:“尽送春球出内家,记巡传把一枝花。”薛能《吴姬》:“身是三子第一名,内家丛里独分明。”胡浩然《万年欢·上元》:“有多少、佳人如玉。春衫袂.,整整齐齐,内家新样妆束。”内家装,即汉家宫廷中的妆束。帕装,即帕服,谓女子施粉黛花钿,穿艳丽眼装。 孤稳,即玉。古代契丹语音译。《辽史·国语解》:“孤稳,玉也。” 女古,金、黄金。亦为古代契丹语音译。《辽史·营卫志上》:“女古斡鲁朵,圣宗置。是为兴圣宫。金曰‘女古’。”又,辽王鼎《焚椒录》:“宫中为〔懿德皇后〕语曰:‘孤稳压帕女古靴,菩萨唤作耨斡磨。’盖言以玉饰首,以金饰足,以观音作皇后也。”这里是说,辽代宫中以玉饰首,以金饰足,不再采用汉家宫中的妆束样式了。

  ⑦冷艳三句:冷艳,形容耐寒之花。刘克庄《念奴娇·菊花》:“冷艳幽香,轻红淡白,占断西风里。”玉匣,玉制之匣,用以贮藏珍贵之物。李白《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》:“宝刀隐玉匣,锈涩空莓苔。”又,谓玉匣为帝王之葬饰,汉代以之赐大臣,以示优礼,即所谓“金缕玉匣”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“丧乱以来,汉氏诸陵无不发掘,至乃烧取玉匣金缕,骸骨并尽。” 十眉遗谱,即《十眉图》,唐玄宗令画工作。为十样眉妆鸳鸯(又名八字)、山水(又名远山)、五岳、三蜂、垂珠、月棱(又名却月)、分稍,■〈氵亟〉眼、拂云(又名横烟)、倒晕等。苏轼《十二眉子砚歌》:“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,横云却月争新奇。”

  ⑧胭粉亭:未详何指。或为洗妆台附近之亭。

  ⑨花铃:护花之铃挡,置于花梢或花丛附近,用以惊吓鸟雀。参见《临江仙》(昨夜个人曾有约)注③。

  江城子

  咏史

  湿云全压数峰低。影凄迷,望中疑。非雾非烟,神女欲来时①、若问生涯原是梦②,除梦里,没人知。

  【说明】

  这是一篇极别致的咏史之作,其写法与一般的咏史不同,他没有从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作为触媒入手,而是写出了自己的一种心灵感受,突出了如梦之感的独特体验。这在咏史之作中确是别开生面的。词之第一句出以景语,句中即含如梦如幻之感。又以生疑、凄迷之感受承接,便增添了梦幻之意。下二句用楚襄王梦神女之典故,进一步烘托这梦幻一般的感受。结句点明这感受唯自己能知,遂透露了凄迷寂寞、悲凉伤感的心情。毛泽东批语道:“巫嵩之类。”(见《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》)是说此词含思要眇,朦胧缠绵,系属咏叹巫山、嵩洛神女之类的作品。 巫,指巫山神女与楚襄王事; 嵩,本指河南登封之嵩山,但嵩山常与洛水并称,洛水有女神宓妃,故此处仍是指情爱之事。这里则是借男女情事,慨叹世间一切皆如梦幻,纵然美好,也只是瞬间即逝罢了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参见《河渎神》(风紧雁行高)注⑧。

  ②若问句:李商隐《无题二首》之二:“神女生涯原是梦”。这里改“神女”为“若问”更突出了梦幻之感受。

  于中好

  咏史

  马上吟成促渡江①,分明闲气属闺房。生憎久闭金铺暗②,花冷回心玉一床。  添哽咽,足凄凉③。谁教生得满身香④。只今西海⑤年年月,犹为萧家⑥照断肠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有纳兰手书赠友人之遗墨,谓:“马上吟成鸭绿江,天将闲气付闺房。生憎久闭金铺暗,花笑三韩玉一床。 添硬咽,足凄凉。谁教生得满身香。至今青海年年月,犹为萧家照断肠。”所书与今见之本有异。拙编所依之冯本于此篇后云:“据康熙三十年张纯修刻本《饮水词集》卷下补。”又〔校记〕:“词牌名《草堂嗣响》、汪刻本作《鹧鸪天》”:“上片‘金铺’《昭代词选》、汪刻本作‘铜铺”,今遵冯本。帝后虽位在至尊,但其实只是皇帝的附属物,她们的命运大都是操于皇帝之手。辽代宫中帝后多出萧家,其中辽懿德皇后观音,才色绝伦,但被谗而死,无善终。诗人为此而填词咏“才色过人多薄命”之旨。“谁教生得满身香”,颇含骚雅,深蕴不平,个中透露了诗人深隐的牢骚。篇末以景结,更显韵高旨远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马上二句:辽代皇后多姓萧,且多有被黜者,其中道宗皇后,小字观音,有姿色,能诗善乐舞,曾作诗《伏虎林应制》,其句云:“‘威风万单压南邦、东云能翻鸭绿江。’讽谏皇帝之好猎。 闲气,《春秋孔演图》谓:“正气为帝,闲气为臣。” 闺房,本指女子之卧房,此处代指萧观音。此二句意思是皇后骑在马上吟成诗句,催促皇帝挥戈渡江。从而帝后失和,生了闲气。

  ②生憎二句:生憎,最恨、偏恨。唐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:“生憎帐额绣孤鸾,好取门帘帖双燕。” 金铺暗。萧观音被谗而死,死前作有十首《回心词》,其一有:“扫深殿,闲久铜铺暗”之句(见《焚椒录》)。 金铺,门之美称。唐包佶《朝拜元殿》:“宫前石马对中峰,云里金铺闭几重。” 同心,指回心院。高宗之王皇后及淑妃萧氏被武.则天幽囚,高宗去偷看她们,她们便要求高宗将囚室改名“回心院”,以示高宗回心转意(见《新唐书·王皇后传》)。 玉一床,喻满床清冷的月色。萧观音《回心词·其七》有“笑妾新铺玉一床”句。玉,此处代指月色。宋黄庭坚《念奴娇》:“万里青天,姮娥何处。驾此一轮玉。”此二句意谓萧观音被幽囚冷宫,宫门紧闭,凄清孤苦,准有一床明月相守。

  ③足凄凉:用王彦泓(次回)《寒踪》:“自怜身世凄凉足,单占名花第一名”句意。

  ④谁教句:萧观音《回心词·其九》:“若道妾身多秽贱,自沾御香香彻肤。”

  ⑤西海:本指传说中之西方神海。此处指帝京中之太液池。唐长安城北大明官含凉殿北(今西安市东北)有大液池,池分东、西两部,西部较大,称西海。又,今北京之北海、中海、南海元明时亦称太液池,因其在皇城之西,故又称西苑、西苑太液池、西海子。从词意看,这里大约是指北京之西海子。

  ⑥萧家:指萧观音家。

  望海潮

  宝珠洞①

  漠陵②风雨,寒烟衰草,江山满目兴亡。白日空山,夜深清呗③,算来别是凄凉。往事最堪伤④,想铜驼巷陌,金谷风光。几处离宫⑤,至今童子牧牛羊。  荒沙一片茫茫,有桑乾⑥一线,雪冷雕翔⑦。一道炊烟,三分梦雨,忍看林表⑧斜阳。归雁两三行,见乱云低水,铁骑⑨荒冈。僧饭黄昏,松门⑩凉月拂衣裳。

  【说明】

  此篇情景齐到,虚实相间,一吐无余,气势宏大。通篇采用赋法。上片泛写眼前景及由此生发的“满目兴亡”、“别是凄凉”的今昔之感。下片写凭眺所见之景,苍凉混茫,萧疏寥落,虽带有凄清伤感的情调,但不乏豪宕嵚崎的特色。故黄天骥云,此篇代表了纳兰词的又一风格——苍凉豪宕(详见《纳兰性德和他的词》)。

  【注释】

  ①宝珠洞:未详何指。或为今北京西郊八大处之宝珠洞。洞在第七处。是为八大处最高处,其殿宇有牌坊、正殿、弥陀殿、敞轩等。登临此处可凭高眺远,北京城、永定河、卢沟桥、昆明湖、玉泉山等尽收眼底。

  ②漠陵:谓荒凉冷落之陵墓。

  ③清呗:谓清晰的诵经之声。

  ④往事三句:铜驼巷陌,即铜驼街。原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。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。为古代著名的繁华之地。 金谷,古地名。原址在今洛阳市之西北。后亦代指繁华之地,游宴之所。南朝梁何逊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》:“金谷宾游盛,青门冠盖多。”宋周邦彦《瑞鹤仙》:“寻芳遍赏,金谷里,铜驼陌。”此三句意谓最令人伤心惆怅的是,往日的繁华兴盛早已消失殆尽,一去不返了。

  ⑤离宫:古代帝王出巡在外时所居住之宫室。

  ⑥桑乾:指古爆水。即今永定河上游口相传每年桑椹熟时河水千涸,故名。

  ⑦雕翔:谓雕鹰在空中盘旋。

  ⑧林表:树林之外。《文选·谢眺<休沐重还丹阳道中>》:“云端楚山见,林表吴帕微。”李善注:“表,犹外也。”

  ⑨铁骑:披挂铁甲的战马。

  ⑩松门:前植松树的屋门。此指寺庙之门。唐王勃《游梵宇二觉寺》:“萝幌栖禅影,松门听梵音。”